|
楼主 |
发表于 2008-12-16 10:17:11
|
显示全部楼层
34-3-第三节 红斑狼疮
一、系统性红斑狼疮$ L4 q1 v% u: I: @& |/ n1 ^/ {; t
; {0 T3 S" Y) v1 E- d# _7 e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是一种侵犯皮肤、粘膜、心血管、胃肠、肺、肾及神经等系统的全身性疾病。30%~45%的患者口腔粘膜受累。口腔损害发生的部位多为腭、唇及颊部粘膜。临床表现为广泛的口腔粘膜糜烂或溃疡,疼痛明显,周围环绕红色斑块或白色斑点条纹。损害部位亦常见粘膜水肿、粘膜下出血、瘀斑等(见彩图34一7)。患者可有口干的主观症状。偶可见口腔粘膜出现白色的过角化性损害。须知,上述口腔粘膜表现并不具有疾病特异性。
1 w; W" R; E5 |( ~/ V+ S7 e! x" R* r6 |3 I
SLE的口腔粘膜表现应该与天疱疮(pem-phigus)、类天疱疮(pemphigoid)、糜烂型扁平苔藓( erosive lichen planus )、皮肌炎(dermato-myositis)及多形红斑进行鉴别诊断。
$ a& E& [/ y1 p) i* @) Q; e3 Q) k6 Z, \1 M [. Y; D" A$ V" m
二、慢性盘状红斑狼疮
6 l( e* c% ]* F3 e$ |1 O& E% ~ u* k* e9 {: U
盘状红斑狼疮(discoid lupus erythematosus, DLE)是一种皮肤粘膜慢性炎症性疾患,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以中年女性患者多见。20%~25%的DLE患者出现口腔粘膜损害。口腔粘膜损害可单独发生,也可与皮肤损害联合出现。绝大多数DLE患者损害只局限于皮肤和粘膜,少数患者可出现SLE的多系统病变。
+ x; J6 r: Z; X. ?8 s( T1 U+ d, A1 |; S2 k
1.临床表现
0 S4 l, |; `5 n
# e* `& j# Y& z7 {' x DLE的早期临床表现为口腔粘膜红斑。随着疾病的发展出现典型的盘状病变,即边界清楚的红色中央萎缩区,周围粘膜隆起,环绕以放射状排列的纤细的白色条纹,条纹长约2~5mm。中央的萎缩性红斑区还可出现毛细血管扩张及白色的小斑点。整个病变部位有时可看到糜烂、溃疡,白色斑块、条纹,或并发白色念珠菌感染。溃疡愈合时可遗留萎缩性瘢痕。9 ]$ n& H. I# J$ w. ]% l2 g# |- {
/ P$ a, m) X P 口腔粘膜损害多发生于唇红及唇、颊、舌、牙眼粘膜。患者自觉不适或烧灼感。严重的糜烂溃疡病例,患者可有自觉疼痛症状。
3 e, r* I* R ?& j8 r/ P
* _, a4 _7 v9 ?4 a+ n8 d1 J 血清学检查有时可发现低滴度的抗核抗体,但是,抗dsDNA抗体是罕见的。 ! B2 s6 }) ~7 E: J. `4 M! B0 W
. ~9 k, w3 p7 B& s, f$ h 2.组织病理学表现
, C( g4 i/ a. b; M* H" Y `) c) [- }! b0 \0 y) y
DLE患者口腔粘膜损害的组织病理学检查对于明确诊断是十分必要的。显微镜下观察,可以发现上皮过角化和角质栓形成,基底细胞液化,变性。淋巴细胞浸润主要集中在粘膜固有层深部和粘膜下组织中。血管周围有时出现局灶性淋巴细胞浸润。此外,还可发现胶原纤维水肿、断裂、分解,血管扩张、管壁增厚、管腔不规则等表现。直接免疫荧光检查,可发现上皮下有免疫球蛋白(Ig)和补体成分(C3)沉积。 % [- Z# O @) y: t* x
3 s0 d$ R6 j$ Q) e
DLE在口腔粘膜上显现上皮萎缩、红斑、糜烂、溃疡、白色斑点、条纹及瘢痕等多种损害并存的现象,易与白斑( leukoplakia) ,扁平苔藓、类天疱疮及梅毒(syphilis)等疾患混淆。鉴别诊断主要依据组织病理学检查。但是,有时作出正确的鉴别仍十分困难。Schφdt和Pindborg(1976)曾作过一次试验,把21例DLE和21例白斑或扁平苔藓的组织病理片混合,进行单盲检查。结果显示病理诊断正确率不到50%。所以,有人提出,在临床上有1/3的扁平苔藓和DLE病例是不能分辨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