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风趣爱康(www.iKang.org)是类风湿公益论坛,网友言论只代表本人观点,请大家文明发言!
刘湘源
2009年11月13卷11期的《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慢性滑膜炎和侵袭性关节炎为主要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为有效地控制病情和延缓关节的破坏,风湿病学者进行大量深入的临床研究,对RA的治疗理念也随之不断更新。近年来,不少学者提出了“强化治疗”(intensive treatment) 理念引起了学术界广泛的关注[1]。
一、强化治疗的必要性
所谓“强化治疗”,就是依据患者的病情活动制订个体化的早期联合治疗方案,并密切随访,根据疗效及时调整用药,使患者的病情活动度能在一定时间内降到预设的水平之下或达临床缓解,防止关节破坏及关节外损伤。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对RA主要采用“上阶梯”方案(或称“金字塔”方案)的治疗模式,即以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为初始用药,病情进展再逐一加用病情改善药(DMARDs)。临床研究发现,该方案虽使患者的症状得以缓解,但远期疗效并不理想,出现影像学的持续进展,不可避免地发生关节破坏和畸形。“时机窗”(window of opportunity)理论【即,发病头2年是RA患者对治疗反应较好、不应错过的最佳治疗时机】的提出使该方案逐步被摒弃,代之以“下阶梯方案”和“锯齿方案”,即早期规律联合多种DMARDs治疗,病情缓解后再逐渐减药或序贯维持。不过,虽然这种治疗策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炎症,比“上阶梯”方案明显延缓了病情的进展,但因治疗目标含糊和个体差异显著,在阻断骨侵蚀破坏和降低死亡率方面的收益并不理想,故“强化治疗”理念在这一尴尬的治疗境况中应运而生,而生物制剂的应用使该治疗理念得以拓展和丰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