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8-12-9 15:41:57
|
显示全部楼层
77-7-第七节 结节性红斑
结节性红斑(erythema nodosum)是以皮肤血管炎和脂膜炎为病理基础,以下肢疼痛性结节为临床特点的一种皮肤病,可见于任何年龄,但好发于中青年女性,春秋季多见。 0 b0 k' W" [9 \: H2 E& _' I6 [
- i* ^( u: e8 {, \- [* f 1.病因和发病机制 ! N1 P2 s# d, f# W
. @2 s# f5 }" G& R
目前大多认为结节性红斑的发生与感染有关,其中链球菌感染、结核、肠道感染及系统性真菌感染(芽生菌、球抱子菌及组织抱浆菌),均可引起本病。一些药物如磺胺药、嗅化物、碘化物、避孕药等也可引起结节性红斑。上述因素的致病机制不详,可能为机体对病原产生的迟发性变态反应所致。贝赫切特病、Sweet综合征、红斑狼疮、溃疡性结肠炎等经常会出现结节红斑样损害,可能为相应疾病累及到皮下脂肪所致,而并非两种疾病的并存。 " U5 M5 @: q; b/ `
- r( U% e# x# D6 M0 H; o; K1 m 2.临床表现 ! z0 Y% k$ Q, u% S- S; I. O
/ F, ?$ y( b& J- n/ @5 K 发病前可有咽痛、发热、乏力及肌肉关节疼痛等前驱症状。皮损多突然出现,表现为蚕豆或更大的皮下结节,多隆起于皮面,压痛明显,数目不定,结节不融合,不破溃,表面皮肤初为鲜红色,渐转为暗红色,2-3周消退,不留萎缩疤痕。但可有新疹发生,因而有时新、旧皮损并存。皮损好发于小腿伸侧,偶可累及四肢及躯干。 ( D; \2 `8 w4 _8 e* b. ~: A
, C. b- f% ~4 v) W
3.实验室检查 " _5 s4 E [1 l% O3 q: F) C
8 w7 c$ S, d% p: \
可有白细胞增高、血沉增快及抗链球菌溶血素“O',升高。 ( z, c" ?+ Y4 T3 ~+ |2 _- k
+ I1 {5 s+ |$ O# m* B9 a
4.组织病理
+ C4 }) @& N* d4 s7 C' D: d1 C# X, f' k! J5 B5 ~/ K! L5 E
病变主要为脂肪间隔脂膜炎,脂肪间隔内小血管内膜增生、血管周围有淋巴细胞及中粒细胞性浸润,可见嗜酸性粒细胞,血管壁增厚、管腔闭塞。晚期显示脂肪间隔纤维化增厚。
, H* f, q L, @% R! A7 K+ I) a/ v5 _! T% R8 b" `
5.诊断与鉴别诊断
, O' ~3 z% b2 m7 H4 v& @' G. X
N3 s( R# O$ @( i" C( a 根据发生于小腿伸侧的结节、红斑、疼痛及压痛,结合组织病理学检查,可明确诊断。 " \; o! S& Y6 j0 y5 C
, k0 d& i5 h+ q) k( [6 [ 临床须与硬红斑相鉴别,后者起病缓慢,好发于小腿屈侧,一般数目少,结节可相互融合形成斑块,可破溃,组织病理表现为小叶性脂膜炎,可有结核性或结核样肉芽肿浸润。
! q8 i' {; |, _) w/ f9 S- D( B: \6 f% u/ E5 \6 r* S7 z) f, f
其他系统性疾病伴有的结节性红斑如贝赫切特病、结节病及溃疡性结肠炎等,除皮肤结节红斑外,尚有其他部位损害。
6 H& Y) B1 n: K6 A) v% [7 y' K+ I; u2 N, ?8 J# V
6.治疗
" \ s, R! [% E0 r# f0 ~% ]
6 j& ]# b, h6 ]: D/ l+ Z# A; w8 r$ o( L3 P 急性期卧床休息,抬高患肢。注意寻找病因并予相应处理。非激素类抗炎剂如消炎痛、阿司匹林等有助于减轻疼痛及病情恢复。碘化钾、复方丹参胶囊及散结灵口服亦可奏效。病情较重者给予皮质类固醇激素口服,伴有感染者可应用抗生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