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9-9-24 10:46:0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风湿科简史/ |. D- A; o5 t. a. [7 ^
风湿病学是近年来备受瞩目的一门跨多个专业的综合性新兴学科,现代的风湿病包括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痛风、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硬皮病、系统性血管炎等近百余种累及关节等结缔组织及全身多系统的疾病。大多数风湿病不仅导致患者长期身体上的痛苦,而且造成经济损失、甚至致残和死亡,且发病率在不断升高,为适应现代医学的发展,我院风湿科在陶怡主任的带领下于1990年成立,成为广东省最早成立风湿病专业的医院之一。病人遍及全国各地,不仅收治患者数量多,而且病种齐全(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血管炎、痛风、皮肌炎/多肌炎、硬化症、POEMS综合征等多种风湿病)。近20年来,我科全体同仁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医德医风,不断开拓、进取、创新,精益求精,已建立一支富有生气的专业化队伍,掌握了国内外风湿病最前沿的诊治手段,以及积累了丰富的中西结合治疗风湿性疾病的临床经验,在医、教、研方面均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成功的解决了不少疑难杂症的诊疗问题,不但为患者消除痛苦,而且对危重风湿病的抢救有较高的成功率,目前我科的专业水平处于广东省风湿病专业先进水平。! V, B6 N5 l8 A# J5 z+ d
本学科现有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2人,主管技师1人。具有硕士研究生导师1人,硕士学位者3人,中西医双学士学位1人,本科学位1人。其中从事风湿免疫科专业达15年以上的医师有4人。. j9 Z/ s# m+ a3 i
二、专科临床特色
0 x2 y, `: m$ @0 f我科经过多年的发展,各种疾病的诊治手段及辅助科室的配备日趋完善。90年代初,在风湿科建科伊始即成立了风湿专科实验室。在学科带头人陶怡主任的带领下,风湿实验室积极开展了临床亟需的实验项目,得到临床的认可,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发展壮大,与时俱进,积极参与同行技术交流与合作,参加国内外专业学术交流会议,开展多项先进、敏感、特异、可靠的风湿实验项目,对协助临床诊治病人及监控病情提供了切实可靠的依据。我们实验室率先在广东省参加了全球性自身抗体室间质控活动,自2003年至今,已同时参与了全国卫生部、全国风湿学会和风湿学会广东分会的相应自身抗体室间质控活动,并在上述质控评价活动中都获得优异成绩,从而提升了实验室的信誉,得到了各级医疗机构的认可。
& E) r" N. k% L$ V1 Q. Z另外,我科逐渐开展的各项专科有创操作(肾活检、关节腔穿刺、皮肤活检、肌肉活检、唇腺活检等)对疾病的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都有很大的帮助。在疾病的治疗方面,我科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及临床基础研究,并密切关注国内外风湿免疫病的诊治动态,已形成一套高效治疗风湿病的方法。 2 n& x5 t1 A$ m* `, T
2005年我科在我院首批通过了国家药物临床基地的评审,目前也是广东省风湿病专业仅有的两家药物临床基地之一。近几年来我们参加了风湿专业国际国内多项药物临床研究,其中代表专业水平的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生物制剂在国内上市之前均在我科进行了II期药物临床试验,获得同行的认可。6 O- z0 Y3 K* q
多年的积累和不断进取,我科在各种骨、关节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关节炎、痛风、反应性关节炎、银屑病关节炎等)、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硬皮病、系统性血管炎及肌炎、皮肌炎等风湿免疫病的诊治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其影响不断显现,受到国内同行的瞩目。 4 _4 t; \1 R2 w5 `: g3 v+ d
三、擅长医治的疾病+ p# @; `: B& g8 F* v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多因素参与的异质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是我科常见病之一。女性约占90%,各年龄阶段均可发病,其中育龄妇女最常见。因该病可累及全身各系统,所以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变化多端。可表现为一个系统或器官损害,也可表现为多个系统损害,其中肾功能衰竭、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是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该病对人体危害极大。但有部分患者因为早期症状不典型未引起重视,也有很多患者因为各自不同的症状就诊于各专科如皮肤科、呼吸科、消化科、肾内科、心内科、神经科、血液科和骨科等,延误了早期诊治时机,甚者被误诊和漏诊,造成了不可逆的脏器损害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应予以高度重视。尤其是不明原因的长期发热、皮疹、血细胞减少、心肾功能损害、甚至精神异常,用相应的常规治疗效果不佳时应考虑到该病的可能。
! R0 ^/ A f t+ {9 u我科相当重视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一直从事相关的研究,发表相关论著10余篇。经过多年的研究和经验的积累,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治尤其是早期不典型红斑狼疮和重型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抢救具备了丰富经验。 k# w1 b6 a% d' C! x$ [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异质性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各个年龄阶段均可发病,以中年女性多见。本病是慢性、进行性、侵袭性疾病,其基本病理改变是滑膜炎,如不及时治疗,可造成关节软骨、骨和关节囊的破坏,最终可引起关节强直、畸形和功能丧失而导致不同程度残废。该病还可出现多脏器受累的全身表现,如类风湿结节、心包炎、胸膜炎、肺间质纤维化、贫血、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以及眼部受累等,多数与血管炎有关。早期诊断及时治疗能延缓疾病进展改善患者的预后。目前我科已通过检测血清抗角蛋白抗体、抗环瓜氨酸抗体及开展关节CT、MRI等检查,明显提高类风湿关节炎的早期诊断率及诊断准确率。治疗方面,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并结合国内外公认的主流方案,目前我科对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对改善患者愈后带来益处。
9 u* K% U4 Q- g) a5 v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以骶髂关节和脊柱慢性炎症为主的全身性疾病。该病多见于青壮年,男女之比为4-10:1,男性患者病情较重。其病理特征为肌腱和韧带附着点的炎症。一般起病隐匿,早期症状不典型,可表现为厌食、低热、乏力等,随着病程进展可逐渐出现中下背部的僵硬与疼痛,休息后加重,逐渐可发展至脊柱强直。体检可发现脊柱活动度减少,生理性腰椎前凸部分或完全消失,深吸气时胸廓扩张受限,逐渐出现弯腰姿势、脊柱固定。关节外的表现可有眼葡萄膜炎或虹膜炎、心血管病变、肺间质纤维化及神经肌肉病变等,很多患者因为下腰背部疼痛被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腰肌劳损等,因而延误了治疗,造成了不可逆的畸形和功能障碍。近年来,随着我科开展了骶髂关节CT及MRI等检查手段,大大提高了本病的早期诊断率,明显改善了这些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我科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治水平处于国内先进行列。 @ _+ @* u2 }- u+ n- R
骨关节炎,又称退行性关节病、骨关节病和骨质增生性关节炎,民间称骨刺,是中老年最常见的风湿性疾病,其基本病理改变为多种致病因素引起的进行性关节软骨变性、完整性破坏及关节边缘软骨下骨板病变,关节软骨及软骨下骨边缘骨赘形成,由此引起一系列的关节症状和体征,临床表现为关节疼痛、僵硬、关节骨性肿大、功能障碍等。早期诊断和治疗可明显改善本病的预后,防止残废的发生。多年来的经验的积累、研究和辅助检查的开展大大提高了我科对本病的诊治水平,减轻了大多数患者的痛苦改善了该病的预后。
+ f6 ~! @# `$ D* U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障碍引起血尿酸升高的一组异质性疾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其临床特点是高尿酸血症、痛风性急性关节炎发作、痛风石沉积、关节畸形等,也可导致慢性间质性肾炎和肾尿酸结石。该病发病率高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因该病可导致关节畸形和肾功能损害从而影响生活质量,因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和饮食控制显得特别重要。
/ L( }( M& Q& m; v干燥综合征是一种以侵犯外分泌腺,尤其是唾液腺和泪腺为主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中老年女性多见。常见的症状是口、眼干燥,但该病是系统性疾病,任何系统和器官均可受累,如累及消化系统可出现吞咽困难、萎缩性胃炎等,肾脏受累可出现肾小管酸中毒,其他系统受累可表现为相关的临床症状,如肝功能异常、肺功能下降、神经系统病变等。随着我科对本病的诊治水平的不断提高,发现该病的发生率较前统计结果明显升高,因此,临床医师甚至患者应该对该病有一定的认识,减少漏诊误诊。部分在外院误诊为其他病的患者辗转我科得以确诊,并得到有效的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 l% `( ]" G' ?& p系统性血管炎是指因血管壁炎症和坏死而导致多系统损害的一种异质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各年龄阶段均可发病,不同类型血管炎的好发年龄和临床表现不尽相同,预后也跟受累血管的大小、数量和部位有关。除出现发热、头痛、乏力、体重减轻等全身症状外,因血管炎的类型和受累部位、器官不同,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可出现皮疹、关节痛、肌痛、胃肠道出血、心肌梗塞、肾功能不全、神经系统病变等相应器官受累的表现,部分患者因为各自不同的症状就诊于相应的专科而引起误诊漏诊,耽误了治疗,甚至导致严重的后果,应引起重视。随着我科相应抗体检查和病理检查的开展,明显提高了本病的早期诊断率,并早期进行积极治疗,改善了本病的预后。
# `; L! D% G! t# T% H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是一组不明原因的骨骼肌非化脓性炎症的异质性疾病,多见于少年儿童及中老年人,在老年患者应警惕卵巢、乳腺、消化道、肺部、膀胱、鼻咽部等部位的肿瘤。本病起病隐匿,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四肢近端肌无力为主,皮肌炎患者还伴有特征性皮疹,部分患者还可出现呼吸机无力、关节病变、肺间质病变、吞咽困难和雷诺现象等。本病较少累及心脏,但一旦累及心脏并出现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则预后较差。因为患者甚至部分医生对该病认识不足或是临床表现不典型常常导致误诊,延误治疗。近年来,随着对该病的认识提高及相关抗体检查和肌肉活检的开展,大大提高了本病的早期诊断率,明显改善了患者的预后。
0 q0 o, y4 l. t- U# L. g四、知名专家
! a8 [* n" \4 |, V | 陶怡,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分会委员、广东省风湿学会副主委、广东省医师协会风湿免疫医师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内科主任、风湿科主任等职务。 从事内科临床工作27年,本专业临床工作近20年,临床及科研经验丰富。掌握本专业领域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对诊治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多发性肌炎、硬皮病等各种风湿性疾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且尤擅长诊治多种疑难病例。近3年承担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一项、广州市高教局科研课题一项,既往承担及参与省市级课题10项,近5年来共在核心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主编与副主编专业书籍2部,参与科学出版社内科学教材风湿病专业的编写。 * g! q- H1 k! h ~
| | | | 黄文辉,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医师、广东省医师协会风湿免疫医师工作委员会常务委员。从事临床、科研工作近20年,临床经验丰富,熟练掌握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对各种风湿性疾病的治疗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精于诊治难治性红斑狼疮(狼疮肾、狼疮脑、狼疮肺)、皮肌炎、硬皮病、血管炎、干燥综合征、骨关节炎、痛风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反应性关节炎、骨质疏松症等。主持及参与省厅级科研课题4项,市级科研项目1项,发表论文十余篇,参与编著专业著作2部。 | | | | 黄成辉,西、中双学士,副主任医师,中南六省中西医结合防治风湿病协作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中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1990年广州医学院“先进工作者”,2003年获省抗击非典三等功、市抗击非典先进个人称号,2002年“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淋巴细胞凋亡等免疫学指标的影响”获省级立项,参与完成国家药物临床试验4项,共发表论文5篇,参与编著专业著作2部。1988年广州医学院本科毕业,1994年广州中医学院获中医第二学士学位,从事中西结合诊治风湿性疾病临床、科研、教学工作近20年,参加多个国内外学术会议,并在国内多个学术会议上作过专题演讲。擅长中、西医结合诊治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痛风、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多发性肌炎、硬皮病、强直性脊柱炎、白塞病各种风湿性疾病。 | | | | 王卓龙,医学硕士,风湿免疫科副主任医师。1986年7月毕业于苏州医学院,获医学学士学位。1994年7月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获内科学硕士学位。1995年3月起在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从事临床及科研工作。参加编写专业著作2部,发表论文7篇,主持过市医药卫生科技立项1项。在长期临床工作中对内科疾病尤其是风湿性疾病积累了较丰富的临床诊治经验,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风湿热、强直性脊柱炎、血管炎、干燥综合征、炎症性肌病、系统性硬化病、骨关节炎、痛风等。 | 五、科研、教学与学术交流
, J. ]1 O6 G: y自建科至今,已接受多名省内外内科医师专科进修任务及医学本科生的实习任务,为提高我科学术水平,先后送出多名医师到北京协和医院学习及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 b, W- s! J' O- p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