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风趣爱康(www.iKang.org)是类风湿公益论坛,网友言论只代表本人观点,请大家文明发言!
心血管疾病: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可能要面对的健康风险
发表于 2014-04-16已阅读785次
典型病例:日前收治了1位来自粤北山区40岁的女性类风湿关节炎病人。来我院求医前的1个月前,她突然脑中风,在当地住院治疗一段时间,现已能勉强走路。我院求医主要目的是希望能控制类风湿关节炎。查房时病人问我,她是绝经前女性,无吸烟史,血压一直很正常,理想体重,无糖尿病,体检也未发现血脂异常。为什么这把年纪就发生脑中风?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她很想重返心爱的讲台,回到孩子们身边。
类风湿关节炎病人心血管病发生率和死亡率较普通人群高
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有114,342名妇女参加的护士健康前瞻性队列研究就发现:与普通人群相比,类风湿关节炎(以下简称为“类风关”)病人急性心肌梗死危险增加38%。类风关患者的心肌梗死、中风发病率与无类风关的女性相比,类风关女性心肌梗死风险增加1倍,中风风险增加48%。近年来的流行病学资料也提示:与普通人群相比,类风关患者心血管病死亡风险增高50%-60%,而且发生更早,更加致命。对于病史超过10年的类风湿病人心肌梗死发病率增加3.1倍。
就普通人群而言,高血压、血脂异常和代谢综合征是心血管疾病的三大共同危险因素。吸烟、缺乏体力活动、不健康膳食等不良生活方式也是导致心血管疾病高发的主要原因。对类风关的病人,校正血脂、收缩压、吸烟、糖尿病、体质量指数等传统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后,类风关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病率仍较普通人群高3.17倍。因此传统的危险因素不能完全解释类风关患者心血管疾病情况。目前认为类风关是心血管病的一种独立危险因素。
类风湿关节炎的慢性炎症是心血管疾病增加的原因
大家知道,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慢性的炎症性疾病。这种慢性炎症在类风关患者心血管病变过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是一个重要的早期临床前动脉粥样硬化的敏感指标,并可以预测未来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无论在类风关病人,还是健康人,系统性炎症均可增加血管内膜中层和颈动脉斑块厚度。研究发现一旦类风关患者单侧颈动脉出现斑块,其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的风险就增加了2.5倍。每增加一个受累关节、血沉每增加10mm,病人死亡风险分别增加10%和30%。而关节肿胀数、高水平的病情活动性与颈部斑块进展又有着密切的关系。
大多数心血管事件发生是由于粥样斑块不稳定,而类风湿关节炎的慢性炎症使得粥样斑块较非炎症状态更容易、更早破裂,从而导致心血管事件发生。
策略:恰当的抗风湿治疗,有效管控危险
我们已经知道,类风湿关节炎病情控制欠佳是一种独立于传统危险因素的心血管事件危险因素,持续炎症与发生心血管事件相关,所以有效地控制类风湿关节炎的病情活动是有效管控心血管危险的必然选择,病人将从恰当的治疗中获益。
甲氨蝶呤(mtx)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既经济又有十分有效的控制病情的抗风湿药物,可降低病情的活动性,提高患者的关节功能及降低炎症。MTX 使用1年以上者较未使用者,其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率可降低70%。虽然甲氨喋呤会导致同型半胱氨酸代谢障碍而可能有促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但临床研究的结果显示其控制类风关炎症活动和病情发展的作用对心血管并发症预后的改善作用已远远超过促动脉粥样硬化的不利影响。患者服用甲氨蝶呤后24小时服用小剂量叶酸(5mg/周)可降低甲氨蝶呤所致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减少心血管疾病。
抗肿瘤坏死因子α制剂是近年来应用于临床的生物控制病情的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