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康类风湿论坛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感谢那些曾经为论坛捐助的康友教你如何正规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在线电子病历,记录生活每一天爱康之家会员公约,康友必读!
清除来氟米特用消胆安考来烯胺免费参与生物制剂临床治疗项目权威书籍《中华风湿病学》电子版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的常见问题
查看: 3349|回复: 71

关于类风湿的奇谈怪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7-29 13:02: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友情提示:风趣爱康(www.iKang.org)是类风湿公益论坛,网友言论只代表本人观点,请大家文明发言!
本帖最后由 veggies 于 2015-7-30 03:36 编辑

研究发现类风湿性关节炎与维生素 D 缺乏症有关

日前一名来自波士顿大学公卫学院的环境健康专家,原本认为居住在美国东北部的女性比较容易罹患类风湿性关节炎,可能是由空气污染所致,后来意外地发现缺乏维生素 D 才是造成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原因,因为那里没有足够的天然强效治疗配方 ─ 阳光。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会造成关节疼痛、肿胀、僵硬及丧失关节功能的自体免疫疾病。其不像普遍由关节磨损所引起,而且通常只有年纪大的人才会发生的退化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不分老少都会受到影响。这种疾病会引发许多症状 ─ 除了关节之外,眼睛、嘴巴及肺都有可能会被影响。根据国家卫生研究院表示,造成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原因仍然不明,而且治疗用的类固醇等药物还会造成严重的副作用。

这项才刚发表于《环境健康展望》的新研究发现,居住在佛蒙特州、新罕布什尔州及南缅因州等地的女性,比较容易罹患类风湿性关节炎。

这是波士顿大学公卫学院,环境健康学的副教授,维洛妮卡维埃拉,以一种称作空间分析的技术,并且采用了护士健康研究 (美国一项针对女性护士的长期研究) 的资料所进行的研究。研究人员发现,居住地区、健康状况及行为因素是女性在 1988 至 2002 年之间罹患各种疾病的原因;其中类风湿性关节炎是 461 名罹患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女性与 9,220 名对照组所比较出来的结果。

重点:居住在北纬地区且照射较少阳光的女性最容易罹患类风湿性关节炎,因为她们经常会有缺乏维生素 D 的情况。另外从 1988 年开始进行研究以来就已经居住在北部的女性,至今风险甚至更高了。

研究人员强调,先前即已经有研究指出维生素 D 缺乏症与各种自体免疫疾病有关。作者认为「多重硬化症及克隆氏症 (由于阳光照射不足所造成的维生素 D 缺乏症,导致免疫系统因此受到影响而形成的另一种自体免疫疾病) 也已经显示与北纬的地理因素有关。
 楼主| 发表于 2015-7-29 13:04:11 | 显示全部楼层
上面是在健康论坛上看到的帖子,
很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9 13:08:08 | 显示全部楼层
但我的验血结果确实维生素D低,
想不通的是我长期生活在日照充足的南方,
尼玛 人晒得漆马哒黑,
还RA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9 13:12:18 | 显示全部楼层
veggies 发表于 2015-7-29 13:08
但我的验血结果确实维生素D低,
想不通的是我长期生活在日照充足的南方,
尼玛 人晒得漆马哒黑,

澳19世纪风湿患者曾藏身鲸尸治病 照片曝光(图)

3月31日电 据英国媒体30日报道,澳大利亚国家海洋博物馆的一个最新有关海洋哺乳动物鲸的展览中,展出了一张19世纪风湿病患者钻入巨鲸死尸中寻求疗愈镇痛的黑白照片。
  据报道,当时有很多人笃信,藏身鲸尸30小时,可以防止风湿痛发作一年。
  学者相信,鲸尸疗法很可能起源于澳大利亚南海岸捕鲸小镇伊甸(Eden)。
  据介绍,所谓鲸尸疗法就是在鲸尸上挖一个洞,然后把风湿患者放置其中,直没至颈。
  博物馆展览的黑白照片来自1896年3月7日出版的一份名为《包茂大道公报》(Pall Mall Gazette)的旧报纸。
  这份19世纪的报纸报道称:一位酗酒烂醉男子与几个朋友在海滩上意外发现一头被切割并开始腐烂的鲸尸; 烂醉男子一时兴起钻入鲸尸; 酒友们则难忍腐臭而弃友而去。孰知次日,醉者救醒爬出鲸尸后,竟惊奇地发现没了风湿痛。
  据悉,从这一事件开始,鲸尸可以疗愈风湿的偏方就开始在澳南一些渔村传播开来。
  澳大利亚国家海洋博物馆展览解说员在接受媒体访问时表示,这种偏方疗法一度风靡,只是迄今也未能得到任何科学证据证明鲸尸对疗愈风湿具有任何实际功效。
  风湿病是一组侵犯关节、骨骼、肌肉、血管及有关软组织或结缔组织为主的疾病,其中多数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多较隐蔽而缓慢,病程较长,且大多具有遗传倾向。


ra.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9 13:14:56 | 显示全部楼层
veggies 发表于 2015-7-29 13:12
澳19世纪风湿患者曾藏身鲸尸治病 照片曝光(图)

3月31日电 据英国媒体30日报道,澳大利亚国家海洋博物 ...

不管老中老外,看来大家都有点迷信偏方哒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9 13:23:03 | 显示全部楼层
veggies 发表于 2015-7-29 13:14
不管老中老外,看来大家都有点迷信偏方哒 。。



长期以来,西方一直采用放血疗法和水蛭吸血法来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这是19世纪前的西医们在面对肿胀的身体和猜测体液失衡时万用的疗法。

ra1.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9 13:27:03 | 显示全部楼层
veggies 发表于 2015-7-29 13:23
长期以来,西方一直采用放血疗法和水蛭吸血法来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这是19世纪前的西医们在面对肿胀 ...

中医里好像也有放血疗法,
拔罐刮痧,异曲同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9 13:34: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veggies 于 2015-7-29 13:36 编辑
veggies 发表于 2015-7-29 13:27
中医里好像也有放血疗法,
拔罐刮痧,异曲同工?。。


风湿大概是生物史上最古老的疾病之一,它会影响人体的不同部位,但最常见也受影响最大的,是人的关节。这时,风湿就被称为风湿性关节炎。古生物学家曾在恐龙的化石中发现风湿性关节炎存在的蛛丝马迹。而在美国田纳西州出土的印第安人骨骸则显示,早在公元前45世纪,就已经有人类成为了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

  风湿性关节炎会让患者承受巨大的疼痛,还会让关节僵硬变形,因此对社会有不小的影响。在有完善的现代医学记录之前,艺术和文学作品中也有风湿性关节炎的体现。巴洛克画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彼得•保罗•鲁本斯在著名画作《三美神》中,就很有可能描绘了风湿性关节炎的症状。在画中,最左边的一位美神的右手手指出现了明显的变形,鉴于一般的外伤和疾病不会影响所有手指,所以很多医学史学家认为这幅画是在相当写实地表现风湿性关节炎。

ra2.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9 13:37:52 | 显示全部楼层
veggies 发表于 2015-7-29 13:34
风湿大概是生物史上最古老的疾病之一,它会影响人体的不同部位,但最常见也受影响最大的,是人的关节。 ...


流动无状,来去无踪

  在现代科学产生之前,人类对疾病的解释来自感官和本能的直觉。因为不同地区的人类仍属同一物种,神经功能和认知能力相仿,足以抵消文化和生活环境带来的影响,所以不同地区的传统医学在对疾病的解释上也有惊人的相似性。

  英语里,风湿(rheumatism)来自希腊语词根“rheuma”,意为流动(或运动),尤其是指在身体的不同部位间流动。一般认为,借用运动来描述疼痛的是古希腊著名医学家盖伦[1,2],他首先使用了风湿这个词。盖伦继承了希波克拉底的体液学说,认为人体内有四种体液,这四种体液如果失去平衡,就会造成疾病(这种说法完全可以在中医理论中找到对照)。此后的医生认为,体液在身体中流动,并在关节中过度积累,就会导致疼痛。

  与之类似,中医同样注意到了关节疼痛来去无踪,转移迅速的特点,并用常见的自然现象“风”来形容它。《素问・风论》描述:“风者,善行而数变”。在中医的描述中,有大量的疼痛被称为“风”,比如痛风和头风。而盖伦理论中流动的液体也可以在中医中找到对应,也就是象征水分的“湿”。《黄帝内经》和成书于西汉早期的《神农本草经》都分别提到了“风”和“湿”,不过作为两个不同的病因。直到东汉末年的《金匮要略》里,作者张仲景才把关节痛和发热等症状统称为“风湿”。[3]

  传统医学理论的论证往往混杂了因果,形成循环论证。比如,这些理论会根据症状的表现将某种自然元素或自然现象附会在一起,并将之作为病因。在这种情况下,西方和中国的传统医学都把湿度和气温作为风湿性关节炎的起因。风湿和痛风,不是一种病

  一般认为,风湿性关节炎在现代医学中的描述出现于1800年,由法国医生奥古斯丁•朗德雷-博韦(Augustin Jacob Landré-Beauvais)完成。那一年朗德雷-博韦只有28岁,在一家收容所工作。他收治了很多关节剧烈疼痛的病人。当时的医生已经知道,痛风也会产生剧烈的关节疼痛。但朗德雷-博韦发现,自己的病人大多数是穷人,女性居多。这大概也是他作出新发现的原因——在那个年代,医生们一般只关注富有的男性病患。朗德雷-博韦注意到了这种新疾病和痛风的区别,但仍错误地认为它和痛风关系紧密,所以将之命名为“原发性衰弱痛风”(Primary Asthenic Gout)。

  第一个真正区分痛风和风湿性关节炎的是英国医生阿尔弗雷德•加罗德(Alfred Garrod)。加罗德曾经分析过痛风患者的血清,发现其中含有过量的尿酸,但有些被诊断为“痛风”的病人身上则没有这种现象。他把这些病人所患的疾病重新命名为“风湿性痛风”(Rheumatic Gout)。[4]此后,加罗德的第四个儿子阿奇博尔德(Archibald Garrod)进一步对这两种疾病作了区分,彻底摒弃了“痛风”的称谓,第一个使用了风湿性关节炎作为疾病的名称。

  即使这些先驱正确认识到了风湿性关节炎的地位,但却没有足够的知识和工具研究这种疾病的本质,所以自然都想不出什么像样的治疗方法。长期以来,西方一直采用放血疗法和水蛭吸血法来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这是19世纪前的西医们在面对肿胀的身体和猜测体液失衡时万用的疗法。除此之外,他们还给病人喂了不少金属和非金属元素(比如金、铋和砷)。这不仅对病人毫无帮助,还会带来明显的副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9 13:41:16 | 显示全部楼层
veggies 发表于 2015-7-29 13:37
流动无状,来去无踪

  在现代科学产生之前,人类对疾病的解释来自感官和本能的直觉。因为不同地区 ...


真正意义上的治疗方法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的一次意外的医学观察。

  1928年,出生于匹兹堡的美国医生菲利普•亨奇(Philip Showalter Hench)成为梅奥医院风湿科的主任。当时,医学界对风湿了解甚少,大体上认为这是由某种病原体导致的传染病。所以,风湿科被称为“梅奥医院的软肋”。

  亨奇一开始对怎么治疗风湿也毫无头绪。直到1929年4月的一天,他接诊了一位同行病人。这位65岁的医生得了黄疸,奇怪的是,他的风湿症状也消失了。亨奇只用了4周时间就治好了他的黄疸,而他的风湿症状在接下来的7个月的时间里也没再出现。到了1933年,亨奇发现了7个类似的案例。1938年,他已经收集了38个黄疸改善风湿的病例。这些病人得黄疸的病因各不相同,但风湿的症状都得到改善,而且改善程度只和黄疸的严重程度有关。亨奇还发现,怀孕和手术也会减轻风湿的症状。最后,亨奇发现随着风湿症状的改善,病人的过敏现象也缓和了。这点非常重要,因为后来的科学家发现风湿和过敏一样,是因为自身的免疫系统过于活跃。

  根据这些观察,亨奇开始怀疑当时主流的观点,也就是风湿是一种传染病。他认为,风湿是由人体自身的某种物质的失调引起的。亨奇猜测这种物质存在于黄疸病人的胆汁里,而对孕妇的观察则让他猜想这种物质是一种激素。亨奇把这种假想中的物质称为“物质X ”。

  亨奇不知道,它的这种推论后来被证实是错误的。所以他想尽了一切办法用他认为含有物质X的东西治疗风湿病人。他让风湿病人服用胆汁酸盐,喝人和牛的胆汁,甚至还把黄疸病人的血液输到风湿病人的身体里。不过基本都没有收到效果。

  于是,亨奇希望能缩小寻找范围,搞清楚物质X到底是什么。然而,这需要大量的化学知识,作为临床医生的亨奇必须要寻找合作者。这时他遇到了梅奥医院的生理化学教授爱德华•肯德尔(Edward Kendall)。肯德尔曾成功地分离出了甲状腺素,后来开始研究肾上腺。当时,有几个原因暗示肾上腺可能和风湿有关。首先,那个时代的科学研究已经发现接受手术的病人在手术后肾上腺会增强活动。此外,缺少肾上腺素的病人会产生和风湿性关节炎病人类似的疲劳症状。

  亨奇和肯德尔开始着手研究肾上腺分泌的物质。到了1940年,他们提纯出28种分泌物,其中有4种会对动物生理造成影响,他们分别为之取名为A、B、E和F。不过,研究过程非常艰苦,提纯1克分泌物A需要3000磅的动物肾上腺。他们俩经过研究认为,分泌物E很可能就是他们想找的物质X。不过,他们没有足够的力量继续研究下去。

  日渐白热化的二战拯救了他们的研究。当时有传言说,纳粹德国给他们的飞行员注射肾上腺激素,这让他们可以在4万英尺以上的海拔高度上飞行。而美国的情报机构也发现德国正从阿根廷大量收购牛的肾上腺。于是,美国军方决定支持研究肾上腺的分泌物。1948年,默克公司和一些科学家合作,终于合成出了9克化合物E。不过此时战争已经结束,而且战争中关于德国的流言最后被证实是假的。但默克公司为了合成这9克化合物已经花费了1400万美元,因此他们召集了一群内分泌学家,想最大程度地利用这些物质。虽然亨奇研究的风湿性关节炎被认为和内分泌疾病毫无关系,但他还是在几个月后想办法搞到了5克化合物E。

  亨奇和肯德尔很急切地开始验证自己的假说。他们选择了一位29岁的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这位患者病情极为严重,只能依靠轮椅行动。她已经在医院呆了两个月,还声称在病好前都不会离开医院。1948年9月1日,她接受了第一次注射。4天后,她已经可以自己走出医院了。只用4天时间就让一个本来此生注定无法离开轮椅的人重获走路能力,亨奇和肯德尔的工作就像一颗炸弹传播开来。次年4月,他们公开了16个病例,引起了轰动,《纽约时报》的记者把他们的工作形容为“现代奇迹”。亨奇随后把这种神奇的物质X命名为可的松。1950年,亨奇、肯德尔和另一化学家塔德乌什•赖希施泰因(Tadeus Reichstein)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

ra4.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爱康类风湿论坛 ( 桂ICP备12003771号 )

GMT+8, 2024-11-24 18:2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